缪仲淳说:“胃气弱则不能纳,脾阴亏则不能消,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,而不知甘凉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”(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)。
中医学家蒲辅周曾经总结道:“脾阴虚,手足烦热,口干不欲饮,烦满,不思食。”这就是脾阴虚的典型表现。
岳美中岳老治疗脾阴虚常用如慎柔养真汤(党参一钱半,白术、黄芪、石莲子各一钱,山药、麦冬、白芍各三钱,炙甘草六分,五味子二分),此甘淡以养脾阴,甘味入脾,滋补脾阴。
张锡纯云:治劳瘵发热,或喘或嗽,或自汗,或心中怔忡,或因小便不利,致大便滑泻,及一切阴分亏生怀山药(四两,切片) 煮汁两大碗,以之当茶,徐徐温饮之。
山药之性,能滋阴又能利湿,能滑润又能收涩。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。且其含蛋白质最多,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,特性甚和平,宜多服常服耳。
那么还有那些方剂可以治疗脾阴虚?!
吴澄《不居集》中和理阴汤(人参,山药,扁豆,莲肉,老米,燕窝)。
陈无择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六神散(人参,白术,茯苓,甘草,山药,扁豆)。
《局方》参苓白术散(人参,白术,茯苓,甘草,山药,扁豆,苡仁,砂仁,莲肉,桔梗,陈皮)。
只是参苓白术散偏于补脾阴而祛湿'因此其中白术砂仁陈皮可以适当减去不用。
胡慎柔在《慎柔五书》中,还详细介绍了补脾阴方药的煎法,认为应当去头煎不用,只服第二、三煎。头煎燥气尚未除尽,二、三煎则成甘淡,所谓淡养胃气,微甘养脾阴。诸此说法,可供参考。
脾虚共同症状特征性症状脾气虚食少腹胀、便溏、乏力面色萎黄、舌淡胖有齿痕、脉细弱脾阳虚脾气虚症状+寒象畏寒肢冷、腹痛喜温、大便清稀、舌苔白滑脾阴虚食少腹胀+虚热表现口干唇燥、大便干结或者溏泻、舌红少苔、手足心热在延伸一下脾阴阳两虚,当用小建中,
《金匮要略》虚劳里急,悸,衄,腹中痛,梦失精,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,小建中汤主之。
脾主四肢,烦热,酸痛;咽干口燥,脾阴不足,故而取用小建中,阴阳双补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中山大学举行文化遗产(非遗)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
下一篇:没有了